和平先生是吉安市永豐縣人,與北宋文壇領(lǐng)袖歐陽修先生同鄉(xiāng),從小就能吟誦“庭院深深深幾許”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,在心里埋下了詩的種子。
《行吟集》 張和平著 中國書店出版
我與和平先生第一次相見時,他是江西一個大市的市長,當?shù)馗刹亢腿罕娫u價他心胸寬廣,大刀闊斧,屢出奇招,治理成效明顯,誠如古語所稱“治世能吏”。二〇二二年,他被省委、省政府評為“三牛”干部,二〇二三年又因連續(xù)三年獲評“優(yōu)秀公務員”而被記為三等功。就我所見,在領(lǐng)導干部中,很少有人能獲得到這樣的殊榮。
在和平先生轉(zhuǎn)崗人大前夕,我們有過一次長談,談他四十年的從政之道,有得意時的興奮,有失意時的無奈,跌宕起伏,悲欣交集。古人云:“詩言志”。這本詩集就是他從政路上一步步的印記和心靈軌跡的藝術(shù)表達,會給讀者們有益的啟迪。
和平先生大學畢業(yè)后,主動選擇回到基層,從基礎(chǔ)崗位做起,心中有志,步步踏實。此后,他長期擔任地方黨政主官和省直機關(guān)要職,事繁任重,素有口碑。難能可貴的是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和平先生靜守心田的一方凈土,悄悄播撒著詩的種子,四十年如一日,培土施肥,深耕細作。如今詩田開出了詩花,結(jié)出了詩果,讓人觀之欣慰,品之感佩!
吉安永豐(來源:永豐縣融媒體中心)
和平先生賦詩,不做無病呻吟,充滿真情實感。每首詩都有故事,都有畫面,都有感慨,都有情懷。不論是《別校園》的立志、《贛江晚眺》的思考,還是《告別杜溪》的留戀、《廬陵懷古》的豪邁,都給人情真意切的深刻感染。
和平先生賦詩,不屑涂脂抹粉,宛如清水芙蓉。和平先生為人本色,真實自然。其詩如其人,沒有斧鑿痕跡,一派天然氣韻。《問萍》中的茫然,不加掩飾;《廬山感懷》中的蒼涼,透紙而來;《謁炎陵》直抒胸臆,《即興答友》瀟灑自如,都讓人如聞其聲,如入其心,親切可感。
廬山云霧
和平先生賦詩,不是閑情逸致,而是生命律動。正如他自己所言,其詩是他“幾十年來人生旅程和心路歷程的真實記錄”,是一代人的“價值追求、精神氣質(zhì)”的真實反映。“誓將忠骨葬青山”“常向蒼天祈太平”“朝來書聲破曉霧”“無論寒暑頭尤昂”,這樣的詩句振聾發(fā)聵,擲地有聲。這不是吟弄風月的閑情,也不是寄情山水的逸致,而是嵌入生命的步履、烙入靈魂的音符。
贛江晚霞
在和平先生的近作里,有首《搗練子·月夜抒懷》:
少年志,壯士懷,霜華滿鬢意未衰。
仰望長天一片月,萬重思緒漫樓臺。
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”的雄心壯志躍然紙上,令人欽佩。
與和平先生在工作中相識相知,在詩文中相融相契,所感所欣,乃有上列文字,權(quán)且為序。
推薦閱讀